故事会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073章 卖药材(第1页)

,!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县丞虽然只是县令的佐官,可大楚是九品官制,县丞也是有品级的。老百姓怕官,别说一个八品佐官,就是衙门里的一个小吏,老百姓也不敢惹。“陆家仗着有这门姻亲,不止陆老爷子霸道,整个陆家人都有些跋扈,特别是陆老爷子的三儿子,村里人都要尊称他一声陆三爷。”陆老爷子有三个儿子,一个帮着县丞做事,一个在县里管着铺子,这两个不常回来,只有老三留在村里。“今天跟你们说这些,是要让你们知道村里的情况,心里有个数,遇事儿才知道应对。”秦老说完何家陆家的事儿,三爷爷便说起明天去镇上置办东西的事儿:“明天就是二十七,是年前最后的大集,各家都要去买东西,但去的人不用太多,多了帮不上忙不说,还费事照顾,每家去两个大人,再去个半大孩子帮忙拿东西就成。其他人留下,集中到我跟大山家,没事儿别出院门。”秦老道:“我们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多,三郎一个人去就成,我跟二郎留下,会时不时的看着这边,护着大家。”几家男人正担心他们去了镇上后,家里人会出事儿,听到这话,顿时放心,对秦老道谢:“还是您老想得周到,有您老跟二郎看家,我们就安心多了。”秦二郎不合群,匆匆吃完晚饭就走了,没在这里。说完事情后,几家人就散了。陈氏惦记着那只还没吃的野鸡,想要把野鸡拿走,被顾大贵看见了,低声喝骂她:“你个婆娘,还想当贼不成?”那是秦小哥跟小鱼几个孩子找回来的东西,她也好意思拿?陈氏被骂,缩回手去,眼神不善的瞟着顾德兴。梅姐儿是大姑娘,不好出门就算了,可这兴哥儿也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就不能跟罗武秦小哥学学,进山找点吃的,给家里人补补?顾德兴知道陈氏对自己不满,低头快速回家。几家人走后,顾锦里央求三爷爷跟顾大山:“三爷爷、爹,明天让我跟你们去镇上吧,我攒了不少药材,想拿去镇上卖。”又保证道:“我力气大,能帮忙挑东西,不会白白跟着去。”三爷爷想了想,道:“行,那小鱼明天就跟我们去,安哥儿留下看家。”他们家女人小孩多,把安哥儿留下,要是有那不长眼的光棍汉想来串门,安哥儿一个男丁也好出面去拦。顾大山很敬重三爷爷,只要是三爷爷同意的,他一般不会反对。“谢谢三爷爷,谢谢爹,谢谢大哥。”顾锦里很高兴,跑去整理她攒下的药材,一直整理到戌时末刻晚上九点才去睡觉。他们家跟三爷爷家只有两床旧棉被,这几天都是男女分开着睡。她们母女三人跟三奶奶睡一屋,盖一床旧棉被。顾大山父子三人跟着三爷爷睡另一屋,盖余下的一床旧棉被。虽然冷得很,但屋里烧着火堆,又有旧棉被盖着,已经比逃荒的时候好上百倍,因此她并没有被冻得睡不着,而是跟顾锦绣窝在三奶奶和崔氏中间,睡得很安稳。第二天天还黑着,一家人就起身。崔氏去厨房炒了一碗黄豆,烧一锅开水,放点盐巴,一人喝上一碗,再吃一把黄豆,就算是吃了早饭。三奶奶跟顾锦绣拿出她们昨天做的厚草鞋,让三爷爷、顾大山、顾锦里带在身上。“你们要走两个时辰的路,可得多备一双草鞋,不然走到半路你们就得光着脚。”他们从老家带的布鞋早就掉在路上,又没有买新鞋子,如今只能穿厚草鞋。可草鞋容易烂,赶路的话,没几个时辰就会烂,必须多备一双。顾锦里接过草鞋,用绳子串好,绑在身上,再绑上一竹筒的热水,揣上她的匕首,用木棍挑着那半麻袋的蛇,还有路上积攒的药材,等着出发。三爷爷和顾大山也准备好了,交代三奶奶几句后,挑着空箩筐出门。秦三郎已经在院门前等着,看见他们,腼腆的笑着:“三爷爷、顾大叔、小鱼,早。”“秦小哥,早啊。”顾锦里笑着跟秦三郎打招呼。三爷爷跟顾大山很喜欢秦三郎,打完招呼后,还问他冷不冷,吃了早饭没?一副关爱自家孩子的模样。秦三郎并不嫌烦,全都答了。他们在院门前等了一会儿,等罗家父子、田叔父子、顾大木兄弟、顾大富兄弟,还有陈氏来了之后,一伙人就向着庆福镇奔去。一路疾走两个时辰,直到辰时才来到庆福镇。今天是年前最后的一个大集日,庆福镇上很热闹,到处都是来镇上采办年货的人。集市上,有几家卖馒头包子炊饼的,生意很是不错,但他们几家穷,舍不得买来吃,只能咽着口水走过这些香气四溢的早食摊子。早食摊子后,是卖农货的地摊,地上琳琅满目的摆着很多农家自己种的、自己做的、自己养的东西,最多见的就是活鸡跟鸡蛋,还有箩筐篮子。也有不少卖福字跟春联的。那摆放着红红春联跟福字的桌子夹加在这些摊子里,汇成一幅混乱却生动的市井赶集图。这些摊子过去,再走过一条长长的一丈宽大路,就是庆福镇的主大街。主大街是难得的青砖路,大街两边是酒楼、客栈、当铺、杂货铺子、粮铺、糕点铺子、布庄等等……主大街的最后,是一家药铺,离着药铺还有一段距离,顾锦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药香。她伸长脖子看着,把三爷爷看乐了,对几家人说道:“各家先散开吧,买完东西后,到粮铺集合。”又交代几家人:“年节混乱,看好身上的银钱,别给人扒了去。”“诶。”几家男人应着,四处散开,去买自家需要的东西。几家人走后,三爷爷道:“走,我们先去药铺。”顾锦里很高兴,挑着她的药材,第一个往街尾的药铺冲。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挑着箩筐在她身后跟着。片刻功夫,他们来到药铺门前。药铺的名字挺特别,不叫什么堂,而是叫悬壶坊,是一个三门齐开的大药铺,里面有坐堂大夫,正在给人看病。有一整个墙面的药柜,有学医的学徒正在唱药方,而药童则是听着药名跟重量,踩着高凳,从药柜里取药。这药铺看来不错。顾锦里跟三爷爷、顾大山、秦三郎走进药铺,立刻有药童上前问他们:“你们是抓药还是看病?抓药到左边等着,看病到右边排队。”三爷爷道:“这位小哥,我们不看病也不抓药,是来卖药材的。”“卖药材?”那药童皱起眉头,看着他们的打扮,问了一句:“你们很面生,不是本地人吧,是逃荒来的?”开门做生意的,即使是药铺的药童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他们黑瘦得不正常,一眼就看出他们的身份。三爷爷没有隐瞒,点头说道:“我们是从西北逃荒过来的,但已经在衙门换了新户籍,现在是大丰村的村民。”那位药童听罢,摇摇头道:“这位老人家,且恕罪,你们的药材我们不能收。”

末世轮回系统  异界御宅召唤师  女扮男装后,我成了男寝的小团宠  无意穿堂风  替嫁千金夜夜燃情顾素素秦天翼  万古武尊  生生不语  超级兵王在校园  姜羽姜小言  重生之公子谋妻  窃国贼  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  从西游开始悬赏诸天  原神我是史莱姆  糟糕!我把植物人老公撩醒了  夫人腿疼求抱抱  大武侠世界  夜玄周幼薇万古帝婿免费阅读 落秋中文网  三国:我袁术不做短命皇帝!  武灵星君  

热门小说推荐
1号新妻:老公,宠上瘾!

1号新妻:老公,宠上瘾!

被继母逼迫,她走投无路,和神秘富豪签定协议嫁进豪门。婚后三年,富豪老公把她宠上天。只除了没有生下继承人。豪华别墅里,裴七七气愤地将报纸砸在男人身上这上面说我是不下蛋的母鸡,唐煜,明明就是你的问题。男人放下报纸,一本正经地赞同小妻子的话怎么能乱写呢,你分明属猪!唐!煜!她气得跳脚!男人轻笑有没有孩...

穿越大周(武唐风流)

穿越大周(武唐风流)

李逸飞,大唐前太子李贤之子,因其父被武则天毒害,从小就被逍遥老人收养,十年之后,学艺有成的李逸飞下山报仇,最后经过与武则天的一番较量终于将女皇降服,成功光复李唐江山,揽江山美人于一身,享受人间帝王之风流。...

潜龙

潜龙

6远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但有一天,他忽然成了龙,从此之后,他就开始牛逼起来本书已经上架,求订阅求评论求互动求推荐票求金钻求收藏!给我几分钟,让我们一起见证一个高中生的传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潜龙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

飞剑问道

飞剑问道

在这个世界,有狐仙河神水怪大妖,也有求长生的修行者。修行者们,开法眼,可看妖魔鬼怪。炼一口飞剑,可千里杀敌。千里眼顺风耳,更可探查四方。秦府二公子‘秦云’,便是一位修行者...

史上最强赘婿

史上最强赘婿

已完本穿越异世成为财主家的小白脸赘婿,因太废物被赶出来。于是他发奋图强,找一个更有权有势绝美高贵的豪门千金做了上门女婿。练武是不可能练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练武,只能靠吃软饭才能维持生活!我要把老婆培养成天下第一高手,谁敢惹我就让我娘子打死你!...

八零小军妻

八零小军妻

养父母待她如珠如宝,她却心心念念的想要回到抛弃她待她如糠如草的亲生父母身边儿,犯蠢的后果就是养母死不瞑目,养父断绝来往,她,最终惨死车轮下重来一次,她要待养父母如珠如宝,待亲生父母如糠如草!至于抢她一切的那个亲姐姐,呵,你以为还有机会吗?哎哎哎,那个兵哥哥,我已经定亲了,你咋能硬抢?!哎哎哎...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