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监察御史的品级也为正七品,与六科都给事中相同,再升迁的主流则是正四品地方按察司副使,或是正五品地方按察佥事,一下子也能升个三、四级。
故而以例行的科道外转例而言,科道官升官的速度之快是其他文官无法相比的,以致有科道官升迁“每苦太速”的抱怨。
毕竟科道权重,前景无量,科道官出京虽照例是要升官的,但通常还是被认为是很吃亏的事,也正因此,在大明官场上,对科道官一向有“官升七级,势减万分”的说法。
何况此时正是多事之秋,不是这儿打仗,就是那儿起义的,外转为地方官,谁知道会落个什么下场。
可京官的位置到底是占一个就少一个,京中肥缺更是屈指可数。
既然这些科道连跳级升官都不愿去地方,更别说魏忠贤口中的“平级迁调”了。
另外,在科道官中,有许多人一开始就是从地方基层考上来的,这些人是绝不甘愿再回到地方基层去的。
这里面便涉及一个大明选官用人的历史问题。
自宣德朝之后,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多从新科进士中选除,外吏极少有机会,所以新科进士是极其不情愿被分配去地方基层的。
因为像知州、知县、同知、通判、推官等地方官,来源较杂,多有举人、监生出身者,这就导致地方守令越来越被看轻,新科进士皆不愿去地方与之为伍。
不过自成化年间起,由于明宪宗重视官员在基层的历练经验,地方基层守令皆以第三甲进士充任,只是新科进士们一开始并不买账。
于是明宪宗另辟蹊径,规定在京的六部主事、国子监博士,地方的推官、知县,皆可考选科道,且进士必须历任三年以上,兼其才行出众,才能出任科道官。
如此称之为“行取”,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公务员遴选”,让已经去地方基层的官员拥有第二次转迁为科道的机会。
自此之后,但凡科道出缺,或由庶吉士散官改授,或在科目出身的现任内外官员三年考满后选。
嘉靖、万历年间,朝廷还曾多次下令部曹不许改科道,使得地方官员的“行取”成为科道官用人的主要来源。
自然了,“行取”也是讲究功名出身的,理论上进士与举人、贡生、监生均可参选科道,但最终能被录取的都是进士。
这样一来,很多新科进士又乐于到地方基层去任职推官、知县了,其根本目的,自然是想利用地方基层经验作为行取科道的跳板,基本上属于曲线救国。
以袁崇焕与孙元化为例,倘或没有辽东战事,单论做官,孙元化在仕途上是远远不及袁崇焕的。
只考中举人的孙元化即使能因精通西学而被同乡荐为正六品兵部主事,但他要是再升迁,至多不过升为地方布政司、按察司属官或者知府,想改调还得看科道官们的脸色。
如果选择待在京中,那就是一直在部里熬资历,熬成员外郎或郎中,员外郎乃从五品,郎中为正五品,三年一考,九年三考满,这么一级级升上去,跟翰林一样一熬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熬到两鬓斑白了都不一定能升到六部侍郎或六部尚书。
许多京官在六部干了一辈子,都是以主事之位退休的,就是因为这个升迁过程实在是太过漫长,一般人是熬不出结果的。
而即使有幸熬到六部郎中,从六部郎中要再往上,那升迁主流则依次是从四品布政司参议、正四品按察司副使、从三品布政司参政、正五品按察司佥事、正四品知府,基本上就升一级,甚至是外放平调,成功升为六部侍郎的极其稀少。
而袁崇焕虽然起步被外放为福建知县,但是因他有进士功名,在知县任上历练三年之后,就有机会参加“行取”,有很大可能升迁为科道官。
科道官再往上升,便就又回到了正四品地方按察司副使的这条路径轨道上来了。
因为大明地方上存在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就是“道”。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兵备道,其辖区通常包含若干府、州、县、卫所、城池、堡寨,以其按察司官衔高低,常被分为正四品兵备副使与正五品兵备佥事。
其权力来源于皇帝敕书,上任前必受皇帝敕命,对其驻地、辖区范围、管理事务、归谁节制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
绝大多数按察司副使与按察司佥事并不在省城的按察司办事,而是派驻地方上管理军政、巡视民政等等具体事务,他们实际上也并不归名义上的直属上级按察司管理,而是明确由巡抚节制。
袁崇焕倘或在一开始就走的是科道官升迁路线,他照样也能当上兵备佥事,只是花的时间相对于战争期间更长一些罢了。
而大明官员升迁调动的另外一大原则就是行政与监察轮历。
即做了行政官便迁做监察官,监察官做完再转行政,如推官、知县、行人、中书舍人升为科道官,按察佥事升为布政司参议等等。
因此袁崇焕若是有科道官经历,他很容易就能转升成正四品的按察司副使,然后接着一路转布政参政、按察使、布政使、副都御史、再成为六部侍郎或六部尚书,可谓是官途平坦。
所以客观而言,虽然皇帝不太喜欢袁崇焕在一开始就紧抱孙承宗大腿,但袁崇焕主动请缨去辽东总体还真算不上什么“投机行为”。
袁崇焕若只是个一心想往上爬的官迷,那他在三年知县考满后,理应沉下心去行取科道才是。
科道事权更重,在朝廷的人脉关系也会经营得更好,即使外放为按察副使,也更容易再转回都御史等京官,这远不是知县、知州、知府、布政司属官等非科道副使能比的。
而大明官员升迁的一大重要节点就是从地方的布政使、按察使、参政、副使再转回巡抚、都御史、六部侍郎或六部尚书,这是非常难的一步。
如果这一步上不去,那一辈子的仕途上限就是地方布政使或按察使了,不可能做到六部尚书的高位,而在这方面,有过科道官经历的官员,优势要大得多。
故而袁崇焕当年能放弃科道行取,单骑出关考察局势,再到主动请命去辽东,已经算是一心报国、深明大义了。
但朱由校知道,他是不能指望每一位新科进士都跟袁崇焕似得一腔热血的。
弃皇系列:如妃太精怪 勿忘 魔法?本法师不会,我只会邪法 绝意,无悔天陨 为拯救妹妹我踏上无限副本 一品寒门 凤栖于莲舟 网游之最强酱油哥 菜鸟团 偷香大少 突出重围 真爱黄金 孤心傲女 凤簪 诸天证道长生从笑傲开始 祭年兽 黄金牧场 师极品狂女御九天 恶魔的游戏 至尊仙途
简介白秋意身中诅咒,若没有解药,浑身就如同被人剔骨刮肉一样痛男人的精液,就是她的解药第一个世界闺蜜绿了我之后,我睡了她哥小片段白秋意借字多难听啊,不如我卖身给你吧,她往季裴承那边靠了靠,声音压低,妹妹还是雏哦,哥哥可以给妹妹破个瓜嘛。你看我像是随便给人破瓜的人?季裴承。去床上。季裴承道。你硬了吗?白秋意问。季裴承没说话,直接把她的手牵过来,往胯间按。小弟弟好精神呀,白秋意道,哥就在这里要了妹妹吧,妹妹湿哒哒的走不动。你说话一直这么没遮拦?那要看对谁了,对你是的~阅读小贴士1女主非善类,为达目的可以出卖身体的那种QωQ2女主三观不代表本作者三观QωQ3每个世界的男女主不一定是处QωQ关于收费按千字50的标准收费,每个故事都会免费一些章节关于更新日更,有事会在留言板留言点击我要评分可以给作者投珠每天可以免费投送两颗珍珠哦...
李逸飞,大唐前太子李贤之子,因其父被武则天毒害,从小就被逍遥老人收养,十年之后,学艺有成的李逸飞下山报仇,最后经过与武则天的一番较量终于将女皇降服,成功光复李唐江山,揽江山美人于一身,享受人间帝王之风流。...
药不成丹只是毒,人不成神终成灰。天道有缺,人间不平,红尘世外,魍魉横行哀尔良善,怒尔不争规则之外,吾来执行。布武天下,屠尽不平手中有刀,心中有情怀中美人,刀下奸雄冷眼红尘,无憾今生。惊天智谋,踏破国仇家恨铁骨柔肠,演绎爱恨情仇绝世神功,屠尽人间不平丹心碧血,谱写兄弟千秋!...
系统流爽文古有黑蟒,百年后化腾蛇,千年后变蛟,万年后化龙,可遨游九天十地,统领六合八荒。三千年前,人族仙尊林昊斩妖无数,却遭逆徒暗算,被人族围攻致死。三千年后,林昊重生于一条黑蟒身上,以妖证道,开启了一段逆天化龙之路。书友群565412325...
前世黑莲花白蓁被人在车上动了手脚车祸去世,穿越成了合欢宗女修白千羽,开启了和前世开后宫没什么不同的修仙之路。这篇算是某某宗女修炼手札的同人,但是是否玩游戏对看文没啥影响,文不会收费,大家放心追,女主是自设的无心海王型号。挂是挂了修真的名头,其实本文没有着重写女主初期修炼,主要还是着重她成为女王之后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二部分女主一边双修一边把以前给她使绊子的人给除了,手段稍微有点粗暴残忍,结果奇奇怪怪自称系统的东西出现了,告诉她,她已成为了这条世界线的主人,同时她设计把自己也拱成了修真大陆的无冕之王。第三部分开幕,无冕之王并不是这么好当的,一边要均衡各大势力,挑对自己有用的掌握在手里,一边要处理情人们的修罗场。。。。偶尔,系统还会给她出难题,让她暴打外来入侵者。然而白蓁(千羽)对此表示,挺好玩的,再来点。本文可能微微有点女尊倾向,女主床上小淫娃,床下真女王,没心没肺,快乐加倍。有疑似正宫,但是基本不会出现1v1的情况,女主这么强,配一个男的太亏了(啥?)。预警,女主从目前的伦理道德来讲,确实是渣女,而且吸溜子也没想洗。...
陈炎是一个混得极度没出息的大学生,阴差阳错的在阳台上喝着闷酒的时候被一个中年人吓得掉下楼下,醒来的时候却发现是在自己的高中时代。经历了惨败的婚姻和现实的残酷,陈炎决定好好的利用自己机会推倒所有的美女,清纯的学生妹,只知道埋头读书的校花MM,风骚无比的成熟美妇,饥渴了N多年的迷人寡妇。重生了,干那么多大事有什么用!手里掐着钱去糟蹋别人的闺女和老婆才是王道!...